水泵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业资讯 » 正文

平衡好国内和出口市场,算钢铁行业大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1  浏览次数:43
核心提示:如何化解当前困境各位企业都有共识,关键是龙头企业带头按需求控制生产节奏,加强行业自律,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钢铁
     “如何化解当前困境各位企业都有共识,关键是龙头企业带头按需求控制生产节奏,加强行业自律,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钢铁行业应抛弃以规模产量为中心的传统经营观念,转向以效益为中心;钢铁企业要认识到,再靠提高装备水平、降低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
       6月6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及进出口工作委员会(下称委员会)五届一次委员大会上,钢协副会长骆铁军介绍了钢材国内市场、出口市场运行现状及主要矛盾,并对行业运行及委员会工作提出建议。
       据介绍,此次换届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是各主任、副主任委员由企业负责钢材市场营销工作(统筹国内和进出口)的领导担任。“考虑到当前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委员会工作重心应由聚焦进出口市场转为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协调好两个市场的平衡关系。”骆铁军表示,希望大家以新一届执委会成立为契机,共同开创委员会工作的新局面,维护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秩序和健康有序的进出口市场秩序,促进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内市场深度调整 关键是实现供需平衡
       在骆铁军看来,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是质与量的统一,核心是保持和提升盈利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关键是实现供需动态均衡。“然而,当前钢铁行业形势突出表现为供给强劲与需求减弱之间的矛盾。”他表示。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基础雄厚,在产品质量、制造能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处于国内和世界领先水平。但从盈利水平上看,近年来,钢铁行业利润率在我国工业领域41个门类中垫底,呈现“高水平、高质量、弱盈利”的特征。
       “这一次没有‘地条钢’的困扰,也没有太落后的产能,需求其实也并未大幅下降,仅在1%~2%之间。”骆铁军分享道,钢铁协会预测,今年的需求只是小幅下降,4月9日世界钢协也发布需求预测称,2024年中国钢铁需求大致维持在2023年水平。
那么,为什么会供给强劲?在骆铁军看来,其实大家都在采取措施调整生产节奏,保持供给与需求平衡。“但由于强大的生产能力,又都希望通过提高产量来摊薄固定费用,这就造成了一旦钢价稍微转好就纷纷提高产量,节省的费用被钢材价格的下跌和原料价格的上升‘吃’了个一干二净,而且还远远超出,步入了‘囚徒困境’。”骆铁军形象描述了我国钢铁工业运行的现状。
       “钢铁行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如何以充足的产能满足缓慢下降的钢铁需求。”骆铁军总结道,近年来,国家开展了粗钢产量调控工作,但限产只是短期政策;长远来看,需研究建立一种长期的、市场化的协调机制,以“切实加强行业治理、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形成既有能耗、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督有效的符合市场规律和市场要求的新机制。
       骆铁军认为,钢铁行业习惯和熟悉了市场持续增长背景下的运行策略,对需求的阶段性下降在2008年和2012-2015年两个阶段也有所体会,但最终都是在需求实现增长的情况下得以解决。“而当前,钢铁行业须摸索需求下行期的经营策略。”骆铁军表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和企业对“需求达峰”的认识比较统一了,关键是怎么办,“我们更希望通过1-2年的时间摸索出一条路子,但也许时间会更长,看我们的聪明和睿智了。”
出口市场压力倍增 核心是有保有压
       今年1-4月,我国出口钢材3502万吨,同比增长27.0%,按此推算,今年钢材出口将超过亿吨,也不排除超过2015年创历史新高。
       这说明了什么?骆铁军分析认为:“高价进口铁矿(0, -950.00, -100.00%)石,量增价涨;低价出口钢材,量增价跌。对钢铁企业来说,发挥了产能,略微摊薄了固定费用,但将排放能耗留在了国内,得不偿失。”同时,大量出口导致贸易摩擦风险上升,“前期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国已就中国钢材向其出口提起了诉讼,这次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提起的诉讼多。”
钢协明确提出,要“鼓励高端、限制低端、打击非法”钢铁出口,树立中国品牌,维护世界贸易秩序,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共建,为世界提供中国优质钢材。5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也表达了国家对钢铁行业的政策取向。
       骆铁军介绍,其实,在鼓励钢材出口高端方面,钢协已经开展多项工作:2023年以来,钢协多次向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进行汇报,报送了《关于对高端钢铁产品出口予以退税的报告》;在广泛调研和深度研究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钢协常务理事会讨论形成了《促进钢铁产业链稳定运行的十条政策建议》,其中之一是《关于恢复高端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的建议》,并报送财政部。
       “经过与商务部等部委的进一步沟通,近期协会起草了《关于稳定部分高端钢铁产品出口的建议》,待时机成熟向相关部委报送。”骆铁军透露。
更好发挥委员会作用 维护行业公平秩序
       面对需求缓慢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新形势,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委员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关于下一步如何更好发挥委员会作用,骆铁军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搭建好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委员会作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宝武集团,也是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希望宝武在委员会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委员会执委会及秘书处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长效的交流、沟通和协商制度,及时高效地反映和处理会员的诉求,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利用好委员会平台,积极建言献策,解决一些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委员会秘书处设在钢协市场调研部,市场调研部要发挥沟通协调优势,积极配合主任委员和秘书处开展工作。希望各企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主动作为,大力支持委员会工作。


二是算钢铁行业大账,平衡好国内和出口市场。“中国钢铁行业一直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保持一定的钢铁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骆铁军表示。

他回顾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钢材出口量由2015年1.12亿吨峰值水平逐渐下降,2018-2021年出口量保持在5000-7000万吨水平;2022年以来,相对国内而言,出口市场效益更高,2023年出口超过9000万吨。大量出口中低端钢铁产品,引起了进口国的担忧,不利于钢铁大国形象。去年以来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案件呈现反弹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到现阶段,我们要反思出口战略是什么,要算算大账。”骆铁军强调,在当前“双控”“双碳”及铁矿石外采度高的背景下,大量出口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出口定位要从稳数量转为稳质量,立志于树立中国钢铁世界品牌,促进行业高水平出口。“中国钢铁市场重心在国内,出口是国内市场的有效补充,保障钢铁产能有序释放、维护国内市场供需平衡是关键。因此,国内和出口市场一盘棋,需要企业经营决策者统筹考虑。”骆铁军强调。

三是加强国内市场自律,维护行业公平秩序。当前,钢协正探索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这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全局性中长期工作。“近期来看,要将国家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政策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起来。”骆铁军强调,2021年底,钢协召开了钢铁行业自律工作会议,提出按区域和品种深入开展自律。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证明,行业有为自律、有效调控产量是新发展阶段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新选择。”骆铁军强调,“只有在行业内形成市场驱动的自律共识,把限产作为主动行为,加之政府对违规产能的限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恶性竞争的问题,保证供需平衡和行业合理利润。”
       他要求,委员会要发挥积极作用,在行业内宣传“三定三不要”,使其成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的准则;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单位要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和稳定器作用,深入开展区域和品种自律,实现有质量的经营、有效益的增长。另外,委员会要积极开展上下游供需对接活动,降低产业链运行风险。
四是加强出口市场自律,树立大国钢铁形象。随着出口退税取消,高端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下滑,面临被迫退出部分市场的风险。为保持中国钢铁产品竞争力,防止主动脱钩断链,恢复高端产品出口退税已成为行业共识。“这将是委员会重点工作之一,力争今年内在部分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然后逐步推进。同时,在现有高端钢铁产品税则号目录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完善。”骆铁军表示。
       他要求,委员会要发挥平台作用,促进委员之间的沟通协调,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加强出口自律,避免低价冲击市场,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出口市场秩序;要组织企业在高端产品贸易摩擦应对领域开展更多工作,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要组织好企业专家开展出口管理研究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出口监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会员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湘ICP备19002387号-1

水泵网免责声明:水泵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误证责任。
水泵网专业的水泵交易采购门户网站,为您提供水泵供应求购、水泵型号选型、水泵厂家品牌、水泵价格行情及水泵资讯动态,打造中国水泵行业第一网。
友情链接及商务合作——QQ:3131154112

 
QQ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0731-82038099
客服QQ
210221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