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武汉第一例新冠肺炎发病,2020年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全国各省市纷纷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开展了一场全民抗击疫情的战役,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疫情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时,国外疫情快速爆发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至“非常高”,但强调全球仍有机会控制新冠肺炎疫情。
上海钢联金属产业研究中心行文1.7万余字,耗时200余小时,深度研究了疫情对经济、大宗商品、钢铁行业产业链造成影响的原理。并基于对疫情的综合判断,对中国和主要疫情国家的钢铁供需平衡进行了测算。
研究思路:
如果说中国战“疫”是局部战争,在国家高效决策机制和部署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可控,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也是阶段性的。但随着疫情的海外扩散,尤其是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度快速发酵,全球经济正在遭受一场重大考验,作为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或将放大。
为了研究疫情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规律,我们首先对历次疫情发生时对宏观经济、大宗商品、钢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复盘。分析发现疫情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停工、隔离、交通封锁等防疫措施干扰了短期经济活动的进行。
目前中国疫情已经明显得到控制,从控制疫情的节奏可推导出疫情基本结束的时间段。进而对比中国与外国防控措施的差异,可得到推算国外疫情持续时间的参照。通过多方面分析与研究,我们认为以疫情的影响时间为抓手,对钢铁产业的供、需、进出口影响程度进行测算是最有参考性的研究方式。
基本结论:
基于此,上海钢联金属产业研究中心(Mystee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重新审视了疫情对于钢铁的行业的影响。当然,目前我们的研究还是基于当下的疫情演变推演,如果事态发展出现重大变化,我们的判断也会适时调整。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阵痛期”,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强有力的基建托底政策会释放消费,进而维持国内钢铁消费不会大幅滑坡。预计2020年国内钢铁供给仍有望同比持平,需求同比或将减少1500万吨左右,2020年钢价均价重心下移,行业利润进一步收窄。但如果国外控制不力,或引发更大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