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揭穿了网络营销的黑幕,点击欺诈再一次成为舆论焦点。据报道,2006年第二季度美国搜索引擎广告总体点击欺诈率是14.1%,比第一季度的13.7%有所上升;国内约有三分之一的广告客户认为自己是点击欺骗的牺牲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经营报的记者用“触目惊心”一词来形容欺诈点击的严重程度,并不夸张。
其实,欺诈点击已是公开的秘密,两年前,国内就有网站互相指责对手,以虚假点击哄抬流量骗取广告投放,无非是贼喊捉贼罢了。
现在,美国人自己先曝光了,国内的相关机构跟着自亮家丑,原来,搞欺诈点击,中国网络营销是后来居上。这不奇怪,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是初级阶段,网络营销更是新生事物,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即使有法可依,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营销钻法律的空子,难以避免。所以,代理商自己故意欺诈,竞争对手恶意攻击,致使欺诈点击愈演愈烈。
搞欺诈点击,本来就是网络技术独具的特殊功能,既不要散传单,也不要搭台表演,一台电脑一只鼠标就能搞定,而且防不胜防,查无踪迹。这就给禁止网络营销的欺诈行为带来很大难度。
如果依靠网站及其代理商严格自律,来规范网络营销,目前可能只是一种空想。首先,点击率与广告收入紧密相连,大家都在搞欺诈,谁不欺诈谁吃亏,恶意攀比的心理很难根治;其次,网络技术本身暂时难以禁止欺诈点击,广告客户就无法辩明真实点击和无效点击,也就很难避免广告投放的决策失误。
百度的竞价排名最近连续遭到广告客户的起诉,都是涉嫌点击欺诈,百度声称不会放过幕后黑手。Google的点击付费广告同样受到质疑,在反击有关点击欺诈的行业数据是,Google称第三方的统计夸大了事实,并且发现了其中的不准确证据。竞价排名也好,点击付费也好,都是为舆论所诟病的网络营销模式,但是,谁的数据令人信服?一时莫辨虚实。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欺诈点击问题上,竞争对手之间有没有小动作?谁在背后搞鬼?暗中伤害对方,也许可以给对手带来麻烦,甚至造成直接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对整个产业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试想,欺诈点击涉及的不是哪一家网站,而是整个网络营销产业都面临严峻挑战,如果整个产业失去了诚信,那么,网络广告的增长也就失去了根基,最终只能是自杀性的毁灭。
网络广告是最具增长潜力的赢利点,也是网络公司竞相角逐的一座富矿,竞争激烈可想而知。但是,如果不择手段欺骗客户,或者是弄虚作假攻击对手,都不是网络营销的正道。培育一个健康的网络营销环境,必须从三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是以法治理,二是行业自律,三是技术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