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闲置屋顶建起了光伏发电站
天空虽然下着阵阵小雨,但屋顶的多晶硅光伏发电板仍在捕捉光能、“酿造”电能。而楼下的总控制室,6台逆变器将光伏发电板送来的直流电“加工”成交流电,再送往电网,供给到各个用电的地方。当天,从接收到一定光线开始运作,到上午10点钟,屋顶光伏发电站已经发电26千瓦时。
屋顶光伏发电站是我市首个并网发电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也是我国东部高校中最大的光伏电站。2009年,温州医科大学(当时叫温州医学院)申请获批国家级“金太阳示范工程”,开始与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当年8月,电站启动建设,总投资1760万元,发电设备使用寿命为25年。去年9月6日,项目建成投运。今年4月26日,电站正式挂牌。多晶硅光伏发电板分别安装在同德楼、同仁楼、同济楼三幢楼宇的闲置屋顶,占地约7454平方米。
“从去年9月6日正式并网运行发电以来,已经累计发电量41.8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50.83吨,相当于6270.66棵树木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发电量占学校同期总用电量8.5%左右。”温州医科大学基建处工程师林建敏说。
这个发电站装机容量为650千瓦,即满负荷运转一小时发电650千瓦时。上个月效益比较好,平均一天发电1634千瓦时。5月1日是建成以来发电最多的一天,共发电3651千瓦时,相当于学校一天总用电量的15%。
别以为只有出太阳时才能发电,光伏发电板只要有充分的可见光就能运作。这几天虽然阴雨绵绵,但它每天都在发电,只是比晴天时发电量偏小。像本月14日是个雨天,发电也有138千瓦时。
据林建敏介绍,根据预测,该校屋顶光伏发电项目要顺利运行15至20年,才能回收投资成本。不过,校方盘算的并不是纯经济账。该校校长瞿佳表示,光伏发电的物质回报是其次,社会发展的价值更可贵。这个项目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0余吨,节能、环保效益明显。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建设,将节能环保意识传播给学生,提升青年一代的环境观,社会意义重大。2009年该校被住建部列为全国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建设试点高校。如今,学校对太阳能的使用正不断扩大范围,校园里部分路灯就是利用光伏发电的。
“蓝色屋顶”在我市渐成燎原之势
近几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温州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建设了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尤其是工业领域,随着国家对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应用的推广以及光伏发电项目造价的降低,企业对屋顶光伏发电的积极性正在提升。以永嘉为例,该县的球豹阀门、良精集团、远洋铸业有限公司、大洋铸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已经使用或正在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与此同时,今年我市启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推广工作,2013年全市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目标为220兆瓦以上。温州市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申报也有望近期获批,示范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包括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部分,都可获得相应发电补贴。
不久前,市政府还就推广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各部门加强政策衔接,用足用透相关支持政策,让投资方以最低的投入及早产生收益;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开发,建立正向补贴和反向倒逼两套机制,大力推进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拓宽清洁能源前景
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低碳发展是必由之路。而低碳发展的核心,是改变现有能源的使用结构,推行清洁能源的运用。屋顶光伏发电的实践,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温州属于能源缺乏之地,但工业发达、能源需求巨大。如果改变能源结构,比如充分利用光伏、潮汐能、风能等,一方面可以靠自身的努力解决部分能源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又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谓一举两得。不过,新能源开发的投资成本巨大、回报周期长,是目前推广中的一大瓶颈。为此,要充分利用本地新能源工业产业的优势,探索设备供方和能源使用方合作开发的新模式,即带动新能源工业产业的发展,又降低清洁能源开发的投资成本,促进产业良性循环。同时,要积极利用好相关政策,多渠道获取政府的扶持,以减少投资建设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