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记忆时常掉线的人,日常生活中真的存在很多困境。
1. 记(对)名字是真的很难
去吃了一家很好吃的店叫“角落的蓝鲸”,于是暗暗记住,决定下次叫这家的外卖。回来之后在外卖软件上缓缓输入“海豚在路边”,搜了半天没搜到,感到很困惑。
经验之谈:大脑的近义词自动替换功能真的很可怕。
聊天的时候脱口而出一个专有名词,对方不知道是什么,于是迟疑地交换了一下名词里几个字的前后顺序,对方一下就知道了。
还是那句话,中文排列顺序不影响阅读,也不影响记忆,但是不仅影响交流,还会被嘲笑。
一旦电影片名超过五个字且出现外国名字或者地点,想要记住正确片名的难度就陡然提升。毕竟很多人脑子里差不多的外国译名经常会不受控制地互换,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和《海边的奥特莱斯》,《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了不起的比尔盖茨》。
请珍惜每个能把片名一次性说对的人。
2. 搜索功能也用处不大
想在自己的微信通讯录里面找一个人,但是既想不起来那个人姓什么,也不记得那个人叫什么,加微信的时候没有备注分组,还想不起来人家长什么样子。最后只能排除通讯里所有认识的人之后,剩下的挨个翻朋友圈以及和自己的聊天记录来确认身份,仿佛一个苦不堪言的私家侦探。
所以说,坚持不用备注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想找一部想不起来名字的电影,但同时也想不起来电影主角的名字或者是设定里有特点的内容,只记得一点乱七八糟的剧情,仔细回忆一下还不能确定自己有印象的剧情都是同一部电影里的。
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建议不要浪费时间了,直接开始自主创作就可以了。
想找出来某一首偶然听到就不停在脑海里盘旋的歌是什么,但是歌名必然是不知道的,大部分歌词也没听清,唯二记住的两个词排列组合能搜出半个情歌曲库,旋律经过自己的嘴加工之后“听歌识曲”功能都无能为力。
如果真的有缘,你们最终会在路边快餐店的BGM曲库里相见的。
3. 什么东西一旦收藏/保存之后就没了
在寻找自己电脑里一个“肯定存过但是忘记文件名”的文件。固定流程是先搜遍所有可能的文件名,又搜遍所有可能出现的关键词,最后只找到了一堆应该出现在回收站里的无关文件,于是开始大骂搜索系统智障。
但其实可能是因为你的电脑里有太多的“未命名111111”。
想在自己浩如烟海的“先码,以后看”收藏夹里找到某篇曾经收藏过的实用干货帖。然而打开收藏夹从头翻到尾,除了一堆无效过期链接以外一无所获。
下次看到“最全XXX都在这里”“XXX最强攻略”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留下一个叶公好龙的“马克”。
5. 此外,日子也过得不是很清楚
认为所有假期都是周六周日,假期之后上班的第一天则必然是周一。闹钟设置了周一到周五会响,所以节假日调休的时候时常因为闹钟没响而迟到,然后假期的早上七点半准时被叫醒。
很多人放假三天以上就开始分不清今天是周几,可惜的是一年里这种机会并不多。
还是一个历史年份搅拌机,对各种事件发生年份的记忆非常唯心,一般是按照“那个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在干什么→那个时候我多少岁→那是几几年”这个思路倒推回去,一旦其中一个环节记错,就陷入全盘记忆错乱。
别想了,现在的十年前真的不是1999年。
仿佛在过一本异次元日历,经常在看“今天是几号”的时候才惊觉,原来自己预约/买票的下个月某日其实是这个月吗?原来自己以为的下周四竟然是这周四吗?原来自己距离deadline只有一天而不是一周零一天了吗?
有这种问题的朋友还是不要一下安排太久以后的事情了。
诸君,生活不易,且过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