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碰到坎了
被誉为“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的温州龙湾海城,高峰时曾缔造全国水暖洁具市场(水暖市场分析)60%占有率的行业神话,但如今这个数字却降至约20%。
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产值徘徊不前、品牌在全国市场“叫不响”……近年来,随着内销、外贸市场的竞争白热化,以生产加工型企业和家庭作坊为主的温州水暖洁具行业走起了下坡路,“中国五金洁具之都”金字招牌光芒暗淡不少,温州水暖洁具企业正面临一道坎儿,那么,能跨过去吗?
行业面临内忧外患: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间价格恶性竞争
“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再这样下去,别说发展,企业生存都很困难。”近日,温州亚伯兰卫浴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献宇向记者诉苦道,这也是温州绝大多数水暖洁具企业主和家庭作坊主的心声。过去以物美价廉著称的温州水暖洁具,如今深陷“钱难赚、利难图”的窘境。
温州海城街道工办主任马旺贵表示,海城水暖洁具主要以出口为主,近年来,由于欧美经济下滑,国际贸易形势不稳定,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幅减少、订单品种也趋向单一化,以低价为主要卖点的出口型水暖洁具企业优势不再,企业生存越来越难。
外患之余,亦有内忧。
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由于外贸市场萎缩,转而将部分精力转到内销市场。为了抢占“内需蛋糕”,水暖洁具企业打起了激烈的价格战。
“同样一款置物架,最高时批发价曾达45元,去年只能卖27元,今年降到25元都无人问津,价格战的激烈程度从中表露无遗。”海城水暖洁具市场一位经销商透露,对于小五金,外观和价格是批发商首要看重的,其次才是功能性。因此为了揽住客源,一些企业偷工减料、减少工艺流程以压低成本价,其他企业见状也压价抢夺客源,于是企业间价格的恶性竞争,导致发展陷入死循环。“小企业利润基本在5%以下,有些甚至亏本赚吆喝。”
同时,在企业内部,来自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厂房租金上涨的声音不绝于耳,人员管理难、流动性大也成了影响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行业市场份额下滑:本地几乎无配套,外地产品优势凸显
由于水暖洁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行业门槛较低,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生产设备、资金不足的企业或个人纷纷加入这一行业,不计其数的“前店后厂”的“杂牌军”登陆温州,造成“抢单”、“恶意攻击”、“相互压价”等不良竞争现象此起彼伏,对整个行业的产品品质、品牌信誉等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海城街道工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海城街道现有水暖洁具生产企业460多家,其中2/3以上是家庭作坊,规模以上企业仅27家。以海城为主的温州水暖洁具行业主要为生产加工型企业,除电镀业拥有100亩电镀中心外,产业配套行业如翻砂业和抛光业都散落在各个村,研发、检测及售后服务等几乎没有。
而同为水暖基地之一的福建南安已建成占地7446亩,全国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水暖工业区,形成从研发、铸造、加工、电镀、组装到市场销售的产业链。广东、台州等地的水暖洁具行业也发展迅速,在企业规模、产品品种、产品质量及价格方面优势凸显。温州五金卫浴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无论在规模、产品档次还是行业年产值等方面,温州与广东开平、福建南安、台州玉环这三大水暖基地都有着较大距离。
2004年,温州龙湾区海城街道正式被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中国五金洁具之都”。2006年,温州水暖洁具行业的市场份额占到全国52%。在发展高峰期,甚至达到60%以上,但现在却下滑到了20%左右,“中国五金洁具之都”的金字招牌看起来已名不副实。
危机倒逼转型升级:企业希望有政府和协会的引导
面对重重危机,温州水暖洁具企业开始反思。
“行业已经到了急需转型的时刻了,但这种转型是痛苦的,也是漫长的。”温州精艺洁具董事长陈江山这么认为。为此,精艺洁具斥资1亿多元建成六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促使企业向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转变。但建立新厂房仅仅是转型的一小步,陈江山称,想要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从企业内部管理、产品设计研发、外部市场拓展等多方面下手,需要大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走老路只有死路一条,靠打价格战已经无法取胜,差异化经营才有前途。”今年上半年,亚伯兰卫浴总经理何献宇没有开拓新的业务,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开发自有产品上。“我们从韩国引进技术,结合企业自身制造优势,设计出一款市面上没有的五金挂件,计划下半年推出。”虽然该款挂件蕴含科技含量,同行模仿的成本较高,但新产品推出市场反响如何、投入能否得到相应回报仍是他所担心的。
记者从温州五金卫浴行业协会了解到,今年以来,一些卫浴企业通过投入研发新卫浴配件、走电子商务道路、开发国外空白市场等举措积极筹备转型。“多数卫浴企业已经意识到,同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是互相残杀,有序竞争才能使行业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都希望,新的环境下,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下,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实现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让“中国五金洁具之都”金字招牌重焕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