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1.86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15万吨,增速达14.2%,高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4%、9.5%和8.8%。其中,今年3月、4月和5月,单月进口量都超过3200万吨,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专家分析认为,成品油设“地板价”、进口权逐步放开等政策是上半年原油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近期国际油价再度出现下行苗头,加之国内需求的放缓,后期成品油销售压力将会加大。
近几年,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格局不断的的变化。2014年国际油价从年中100美元∕桶以上一路下跌至60美元∕桶左右,并于2015年完全陷入低迷。到2016年2月中旬,国际油价已跌到30美元∕桶以下。
面对国际油价的不断下跌,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为成品油价格调整设置“地板价”,也就是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受其影响,中国原油进口量从1月份的2669万吨猛增至2月份的3180万吨。随着2月份国际油价进一步跌至30美元∕桶以下,中国原油进口在3月份迅速跃上320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并在随后几个月始终保持高位。
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产量同比下降4.8%,而原油加工量则同比增长8.9%。这说明,石油企业以更便宜的进口原油替代国产。
2015年中石油大庆油田就启动了减产计划,今年初中石化胜利油田50年来首次关停下属4个小油田,中海油有限公司也下调了2016年的产量目标。
“只是减少了一些成本较高的产量。”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说,“是否关井,关键要看成本,一般情况下,只要油井的现金成本比油价低都不会停。”
推动原油进口量猛增的另一股力量是民营炼油企业。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5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配额,总量超过6000万吨。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近期国际油价再度出现下行苗头,以及国内成品油销售压力的加大,前期大量进口原油的企业面临一定的库存上升压力。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同比增长4.4%,其中汽油增长13.7%,而与宏观经济景气更为相关的柴油消费量却下降3.1%。与此同时,上半年中国出口成品油214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5.2%。根据新华社石油价格系统数据,截至2016年6月底,成品油库存较2015年12月底上升了13%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这说明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在放缓,企业销售压力加大。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秦文平说,从国内成品油需求面看,七八月份,柴油需求处于传统淡季,加之目前库存量高企且压力巨大,预计三季度消库及销售压力仍将同时存在。另外随着原油进口量继续增加,国内炼厂开工负荷有望加大,受产量大增的影响,成品油市场竞争将再度升级,批发环节的竞争也将加剧。炼油企业下半年盈利水平或不及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