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应退出直接招商引资的舞台
各地政府在展示形象、招商引资、推动合作、发展经济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招商中的奢侈之风,也影响极坏。一个香港酒店业从业人士说,招商团入住的基本上都是最高档的酒店,普通标准间都要2000元左右一晚;今年5月,某省招商团的一顿早餐会就花费约4万元,人均1000元。
客观地说,地方政府官员奢侈腐败是一回事,招商引资又是另一回事,两者无必然因果关系。但现实中,公费旅游、奢侈消费、津补贴奖金等腐败行为又都是假“招商引资”之名进行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地方政府不直接参与、特别是不再统包统揽招商引资,官员的奢侈腐败是否会少一些?招商引资很重要,但除了地方政府直接做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办法?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招商引资即使是其重要工作,但也不是核心。从经济本质来讲,招商引资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市场行为,理应以企业为主体来进行。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大都已经退出了直接招商引资,基本上都是以企业为主体、以中介为龙头进行,政府主要是负责指导和服务。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历程短,在市场主体还未充分发育起来之前,地方政府直接招商引资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无奈选择。但问题是,地方政府不仅没有随市场主体的发育逐渐退出,反而在路径依赖下更加强化,定指标、压任务、全民招商引资、地方跑省会、大中城市跑“部”……各地各级党政领导穿梭来往,一派繁忙。
地方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在为促进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带来的负面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果说随之而生的官员奢侈腐败现象,只是官员个人修养的问题,但一系列的机制问题,就与这种地方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脱不了干系了。一是教育、司法等本不应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部门,在考核压力之下,不得不“荒了自己的田去种别人的地”;二是地方政府注重为招商引资而来的企业服务、开绿灯,却忽视平等服务与公平竞争。
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我国的各类市场主体基本上都已经发展起来了。各国政府发展的趋势,也都开始由无所不包的全能管制型政府向更加灵巧的专业服务型政府转变。正因为如此,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反复强调要进行“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转变职能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近年来,上海、北京、深圳等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已经开始探讨由企业集团、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新机制。在2002年,上海市政府就表示要逐步退出招商引资;在2007年,上海浦东新区12个街道办事处表示正在全面退出直接招商引资的舞台。实际上,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退出直接招商引资舞台的时机都已成熟,只是思维惯性、制度惯性、扭曲的政绩观以及既得利益的路径依赖,让大多地方政府不愿意选择退出。
面对不断曝光的招商引资丑闻,光靠严厉查处,作用必然十分有限,只有釜底抽薪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今,地方政府应主动选择退出直接招商引资的舞台,将工作重心放到推动法制完善、依法行政上来,尽可能提供公共服务、补足公共物品、调节收入差距,制止市场失灵、减少负外在性,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