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何薇薇在广州租下一处小门面开了一间“薇薇色彩工作室”。路过的人都把她所从事的“色彩搭配师”的工作视为一种另类职业。四年后,何薇薇利用专业的色彩搭配帮无数人设计造型,月入两万元。
社会变迁催生中国人新职业,新职业又在影响改变着
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与色彩搭配师这种新职业的出现一样,许多新鲜的头衔开始写进中国人的名片-网管(网络管理员)、“斑竹”(网络版面管理员)、精算师、留学顾问、插花师等。而昔日“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等职业名称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尘封起来。
中国劳动保障部自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迄今已发布9批共96个新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900多种职业,每年新增约30种职业。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教授认为,职业兴替的快慢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社会生活的变迁使人们对需求的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更为细化的专业服务应运而生。
几年前,当刘老伯向邻居们说起儿子是短信写手时,总觉得那是个“不太正式的工作”。如今,短信文化已成为人们节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信写手用他们的智慧给人们带来不少的精神愉悦。这几年刘老伯的脸上有光了,连说话的底气都足了三分:“我儿子就是‘生产’这个的!”
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界人士也指出,产业和行业变化带来职业变化,每个新职业产生的背后都意味着一个庞大产业的兴起。如全国60多家水族馆每年吸引着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孕育了“水生哺乳动驯养师”新职业的诞生;而“呼叫服务员”成为新职业的背后是呼叫行业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从事呼叫人员达百万以上。
社会变迁也促进了中国人就业能力的进步。秦辉扬从父亲手中接过自行车修理铺的生意时,并没有子承父业,面对渗淡经营的现状,他果断地关掉了自行车修理铺,用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汽车修理技术,贷款开起了汽车修理店。如今,他一年的收入就相当于父亲八年的收入。
新职业的不断产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广东省佛山市信美陶瓷有限公司欲求陶瓷设计师,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方海在人才市场“蹲”了几天也未寻到。方海不无遗憾地说:“我们的产品以出口为主,设计水平高低决定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现在国内陶瓷设计人员奇缺,我们不得不花重金从国外购买设计。”据悉,目前中国陶瓷行业中设计人员不足3万人,不到行业从业人员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