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泵阀等产业转型升级铸就辉煌
为加速实现“进位赶超”,鹰潭市去年初提出工业经济“决战5000亿,实现新跨越”的五年奋斗目标。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今年1至7月,全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6.61亿元,同比增长24.1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实现利税74亿元,同比增长11.31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433.43,连续7个月领跑全省。鹰潭正如展翅的雄鹰,搏击长空,书写加速发展升级的新篇章。
多业并举:闯出发展新天地
该市依托江铜,用足用好中国铜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国字品牌”,先后引进宏磊铜业等一批“块头”大、“含金量”高、“关联度”强的铜精深加工企业,形成集铜原料、铜冶炼、铜加工、铜贸易、铜研发、铜检测、铜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实现了培育一批企业、膨胀一个产业的叠加效应。近两年来,鹰潭铜材加工产量由150.78万吨提高到173.86万吨,阴极铜产量由94.04万吨提高到103.31万吨;分别占全省的83.2%和89%;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818.21亿元增加到2186.78亿元。
铜产业一柱擎天,鹰潭市GDP的48%、财政收入的47%、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9.8%来自于铜产业。但一铜独大,抗风险能力不强,国际金融危机的阵痛,让鹰潭反思产业结构如何优化。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当下鹰潭工业主攻方向。围绕水工、节能照明、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1+6”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0亿元完成三川水工产业园二期,吸引奥斯特水工集团等15家企业落地,初步形成包括水表、泵阀、管材、水暖卫浴等产品在内的水工产业集群;依托贵雅照明等品牌优势,吸引12家节能照明企业前来落户,节能照明电器产业集聚凸显;投资12亿元建设鹰潭国际眼镜城、余江眼镜产业园二期工程10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化厂房,吸纳37家眼镜制造企业入驻,促进眼镜产业发展换挡提速。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动力
放眼鹰潭大地,从工业园区到产业基地,到处激荡着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的浪潮,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成为鹰潭最富生气的时代画卷。
鹰潭积极搭建“企业-高校-政府”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全面启动国家级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川博士后工作站等20多家研发平台。这些汇集高科技和专业人才的骨干企业、研发中心的诞生,不仅为鹰潭“1+6”产业发展搭建了国内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而且成为用科技构筑的“金山银山”,彰显了鹰潭科技创新的强大威力。华南铜业年产2.25万吨无氧铜杆铜线生产线等11个有色金属项目列入全省“十二五”重大节能技改项目,投资2.75亿元,节能量达11.05万吨标准煤。数据显示,鹰潭每年专利授权量均在200件以上,位居全省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
平台引领:项目落地如春笋
翻开鹰潭版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犹如“聚宝盆”点缀其间。聚焦园区,一个个大项目招引落地、一项项重点工程建设快马加鞭,推动着工业经济“换挡提速”,不断刷新“鹰潭速度”。
鹰潭以规划为引领,围绕 “三个园区一个基地”的总体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配套功能, 吸引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鹰潭,国内资本在此集聚。上半年,全市园区实际利用外资9392万美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工业增加值66.6亿元,同比增长24.7%,利税28.1亿元,同比增长103.2 %,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设区市首位。鹰潭高新区成功实现由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到国家高新区的华丽转身;贵溪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重点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成为全省优秀工业园区;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申报第四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组织的专家评审,这为建设“世界铜都”打造了一座流动的“城市矿山”。
绿色崛起:守护发展生命线
生态与发展能否“双赢”,“百姓富”与“生态美”能否同频共振?答案是肯定的。鹰潭连续7年以能源资源消耗年均增长7.98%的速度,支撑了GDP年均12%以上的增速,在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坚守与探索中,将这一对矛盾“合璧”。
鹰潭坚持以绿色、循环、安全为主打品牌,在技术升级上做好“加法”,在污染排放上做好“减法”,实现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双赢。“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他们严格项目准入和环保审批,对达不到环保门槛的企业一票否决,已婉拒项目24个,涉及投资近30亿元;帮助三川水表等46家企业申报获得重点技改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4800万元,淘汰铜企业落后产能73.7万吨,总量位列全省各设区市之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做到各类资源“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工业强市,鹰潭当歌。鹰潭人正满怀科学发展的大气魄,依托大交通的优势,以大跨越的步伐融入时代经济大潮,尽情挥洒加快“1+6”产业发展的大手笔,同心描绘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鹰潭梦。